宝宝睡觉很容易出汗是怎么回事?
原因:
相对于成人来说,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较大,并且婴儿的活动量大,新陈代谢旺盛,由皮肤蒸发的水分就多。汗腺的分泌是受植物神经来调节的,宝宝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差,导致宝宝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。宝宝在晚上即使处于睡眠状态,植物神经依然处于兴奋状态,导致宝宝刚入睡时也很容易出汗。
处理:
1、在衣服穿着上,以轻便、适宜为佳,切忌穿得过多、捂得过热;
2、穿纯棉质地内衣,纯棉质地的衣服透气、吸汗,贴身穿着也比较舒服;
3、刚开始睡眠时,可以少盖些,等宝宝睡熟出过汗后,再给予与季节相宜的被子盖上;
4、注意室内通风,每天早、中、晚坚持定时通风换气,尽量做到每次开窗10~30分钟;
5、勤给宝宝洗澡,以保持皮肤清洁、干燥,并及时更换衣物,出汗后要及时换上干爽内衣;
6、出汗严重的宝宝多喝水或汤,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较多,如果不及时补水,就有可能脱水;
7、要保证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,不管春夏秋冬,孩子均应到户外活动,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,同时应按时预防接种。
大便有奶瓣是什么原因?
奶瓣是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蛋白质随着大便拉出来,同时保留了蛋白质的白色,在便便中呈粒状、瓣状或片状的就是奶瓣。
原因:
①宝宝的消化系统不成熟。
处理:随着宝宝逐渐长大,他的消化功能会逐渐成熟,奶瓣就会逐渐消失;
②宝宝摄入过多,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宝宝的进食规律,把宝宝的哭闹全部当成饥饿的信号,不定时喂养,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,这样就非常容易有奶瓣。
处理:要学会判断宝宝什么情况下才是真正的饥饿,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。
③消化不良:
奶粉喂养的宝宝则有可能是奶粉冲泡过浓引起的。所以请检查一下是否严格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进行冲调。奶液过浓会使宝宝消化不良,过稀会使宝宝营养不良,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。
母乳喂养的可能是妈妈摄入的蛋白或是油脂过多,需要妈妈清淡饮食。
如果宝宝排便规律、生长发育正常,那么就不需要特别在意宝宝大便是不是有奶瓣,奶瓣较多时也可以吃益生菌或是妈咪爱调节。
1、哪些食物会导致回奶?还有哪些穴位会回奶?
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、最安全、最完整的天然食物,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。
不过,有些食品会影响到妈妈乳汁的分泌,也会导致宝宝吸收到不良的物质。
没有回奶作用的穴位,在做回奶手法前可以先按曲池、足三里、三阴交这些穴位辅助回奶。回奶主要有自然回奶及人工回奶两种。
这样宝宝的吮吸刺激的减少就会使乳汁分泌量自然的下降。同时应注意少进汤汁及下奶的食物,使乳汁分泌逐渐减少以致全无。
自然回奶即前面介绍过的逐渐减少喂奶次数,加长喂奶间隔时间,缩短单次喂奶时间。
人工回奶即用各种回奶药物使乳汁分泌减少的方法。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雌激素类药物,如口服乙烯雌酚,每次5mg,每日3次,连服3~5天;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,每次2mg,每日2次,连续注射3~5日。
口服或外用中药类回奶药亦可有较好效果,如炒麦芽120g,加水煎汤,分3次温服;或食豆浆1碗,加少许白砂糖;或先将乳汁吸出,用芒硝50~60g,臵于纱布袋中,外敷于乳房,潮解后需及时更换,每日3~4次。
(1)、会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:如韭菜、麦芽水、人参等食物。
(2)、刺激性的东西:产后饮食宜清淡,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食物,包括:辛辣的调味料、辣椒、酒、咖啡等。
2、宝妈奶水不够,下奶菜也喝了没用怎么办
产后乳汁少是很多哺乳期女性遇到的情况,一方面与遗传因素以及个人体质有关外,多由于产后气血亏虚,肝郁气滞等有关。
一方面可以通过饮食调理,多吃一些汤汤水水、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一些食物,比如鸡蛋、鱼肉、猪蹄等。
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口服一些通经下乳的中药进行治疗。如果乳汁比较少,同时没有乳房胀痛等情况,一般多考虑是气血虚引起的,可以适当的口服补气养血、通经下乳的中药进行治疗。
3、宝妈乳腺增生,平时要注意什么
如果乳汁少,伴有乳房胀痛的比较严重,多考虑是肝郁气滞,可以口服一些疏肝理气、通经下乳的药物进行治疗,比如通乳颗粒等。
原因: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,乳房疼痛轻者,可调节心理,缓冲压力,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,定期复查。
处理:
(1).心理治疗
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、生活不规律、精神紧张、压力过重有关。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,消除烦恼,心情舒畅,心态平和,症状就可以缓解。
(2).断奶后看中医进行中药治疗
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,而后血瘀痰凝成块,治宜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,软坚散结,柴胡、白芍、香附、橘叶、丹参、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。
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,如:散结灵、乳块消、乳宁、乳康片、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(加味逍遥散)等。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用中医外治疗法,针灸,推拿。